發表日期:2019-08-16
云存儲是在云計算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云計算是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是透過網絡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務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后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通過云計算技術,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絡服務。
云存儲的概念與云計算類似,它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傳統的企業存儲基本上是采用集中式的存儲,存儲系統由磁盤陣列柜和存儲網絡組成,磁盤陣列柜包括磁盤和控制器組成,通過存儲網絡與服務器相連,存儲的共享局限在磁盤陣列柜之內,磁盤柜之間主要起到備份的作用,存儲共享范圍小和高可靠性要求使得企業存儲成本很高。
云計算的存儲是把分布每一個服務器內部的磁盤通過分布式軟件管理起來,形成存儲資源池,因此,能夠全分布式和全局的共享,即:一臺服務器能夠使用這個數據中心任何其他服務器上的存儲資源,達到充分共享的目的,資源動態分配,提升資源利用率,大大節約成本;而且由于這種大集群的規模,存儲可以做到P字節(1000T)和E字節(1000P)的水平,能夠滿足“大容量和低成本”的存儲要求;這就是眾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采用這種模式的原因;對于傳統存儲走向云計算同樣可以采用這樣的模式,需要在軟件方面下功夫。
云存儲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靠多備份來解決的,由于內置在服務器中的硬盤一般來說性能和可靠性較低,因此,為了提高性能和可靠性,數據一般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存儲三份,關鍵數據存儲5份,提高可靠性的同時,應用程序可以同時從不同服務器讀取數據,提升性能。
云存儲的價值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十多年前,Google推出Gmail服務時,為每一個用戶提供1G的空間,而當時谷歌的Hotmail僅僅提供20M的空間,因為微軟沒有云存儲的技術,如果承諾給客戶1G的空間,就必須預留空間,利用率很低且成本很高,而Google的云存儲是動態共享的,用戶沒有使用到1G之前,并不占資源。這樣算下來,Google的存儲成本僅為微軟的二十五分之一,這就是云存儲的價值。
如果這樣解釋云存儲還是難以理解,那我們可以借用廣域網和互聯網的結構來解釋云存儲。相信大家對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都已經非常了解了。在常見的局域網系統中,我們為了能更好地使用局域網,一般來講,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網絡中每一個軟硬件的型號和配置,比如采用什么型號交換機,有多少個端口,采用了什么路由器和防火墻,分別是如何設置的。系統中有多少個服務器,分別安裝了什么操作系統和軟件。各設備之間采用什么類型的連接線纜,分配了什么IP地址和子網掩碼。
但當我們使用廣域網和互聯網時,我們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樣的接入網和用戶名、密碼就可以連接到廣域網和互聯網,并不需要知道廣域網和互聯網中到底有多少臺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和服務器,不需要知道數據是通過什么樣的路由到達我們的電腦,也不需要知道網絡中的服務器分別安裝了什么軟件,更不需要知道網絡中各設備之間采用了什么樣的連接線纜和端口。
本文轉自西部數碼新聞資訊門戶